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大争论点,就是有关人性的探讨——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 或是法家的“人之初,性本恶” 。而最近有研究表明,幼儿会愿意放弃自己的食物以帮助他人,似乎支持了“性本善”的论点。
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 (I-LABS) 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利他主义可能始于婴儿期。
在一项对将近100名19个月大的幼儿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们即使饿了,也会把美味的点心分享给需要帮助的成年陌生人。此外,有兄弟姐妹和来自特定文化背景的孩子,特别有可能帮助成年人。这些发现不仅表明幼儿会进行利他行为,而且还表明早期的社会经历可以塑造利他主义。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一名主要的研究员 Rodolfo Cortes Barragan 说,“我们认为研究利他主义很重要,因为它是人类最独特的方面之一,也是社会道德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成年人会互相帮助,即使会让自己付出代价。所以我们测试这种特性是否源自于婴幼儿时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社会、行为和经济科学理事会主任 Josie Welkom 补充说:“发展心理学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儿童早期的积极互动对促进整个生命周期的亲社会互动很重要。” 这项研究调查了儿童社会经验的具体日常方面是如何影响利他主义。” 这些发现有望对发展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