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 年,托尼奖获奖音乐剧《音乐侠》(The Music Man) 剧情讲的是一位迷人的骗子——哈罗德·希尔教授的诈骗故事。哈罗德欺骗爱荷华州河城小镇的居民向他购买乐队的制服及乐器,而他会帮助组建一支儿童乐队,尽管他自己根本不懂音乐。最终为了圆谎,哈罗德集合乐手进行演出。当乐队演奏着不合拍的 “G调小步舞曲 ”时,家长们却对孩子们走音落拍的曲子啧啧称赞。虽然这整个群体被一个公认的骗子蒙骗了,但最终他们意识到,其实自己才是想被骗的人。
几十年后,这个故事的本质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当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引起市场的轰动时。
就像希尔教授的伟大承诺一样,人工智能也引发了市场的高昂兴致,导致金融领域频频出现夸大的公司。虽然人工智能的确有革命性的潜力,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尤其是当企业滥用 AI 来炒作并误导投资者时。过度夸大人工智能能力的做法甚至导致了 “洗人工智能 ”(AI Washing)一词的产生,类似于搭上环保风的 “洗绿” 作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注意到,上市公司和投资顾问披露人工智能相关信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美国证交会强调坚持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任何宣称,尤其是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宣称,都必须真实,并有合理的依据。投资者有权在公平披露的基础上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明智的决定。
当公司吹嘘使用人工智能时,他们必须明确定义人工智能的含义,像是如何实行、技术来自内部开发或第三方。有意或无意的虚假陈述都可能误导投资者,并引发重大法律问题。例如,如果人工智能在公司运营或财报电话会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公司应考虑该信息是否属于证券法规定的 “重大 ”信息,是否有必要进行披露。
投资顾问和经纪自营商也必须避免在没有使用人工智能的情况下声称使用了人工智能,或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式上误导公众。这种 “洗人工智能 ”不仅会损害信任,还可能违法。
投资者须提高警惕,注意市场上参与“洗人工智能”的募资企业。
댓글